我们是信任的守护者——耒阳市公证处工作见闻
2025-11-01 11:57:3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谢娟娟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24

耒阳融媒11月1日讯(记者 涟清)窗外雨声潺潺,哲桥镇石塘铺村的一间民宅里,公证员李萍和助理小阳正俯身在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面前,轻声细语,贴心交谈。“下这么大雨,还让你们跑一趟……”病榻上,老人声音微弱,挣扎着想坐起来,昏花的眼里漾着暖意。

这温暖的一幕,正是耒阳市公证处日常工作的真实缩影,也是他们在风雨奔赴中托起的珍贵信任。

十二万元的“信任僵局”

去年8月的一天,市公证处接待了一对特殊的关系人——邓某竹与胡某伟。他们曾是亲密恋人,共同育有两个孩子,却因感情破裂,最终对簿公堂。

法院判决:一套位于水东江的房屋归邓某竹所有,她需向胡某伟支付十二万元,胡某伟则需在收款后三日内搬离。

然而,一纸判决易得,两颗心的信任却难复。

“如果我付了钱,他不搬走怎么办?”邓某竹的担忧不无道理。

“如果我搬走了,她不付钱怎么办?”胡某伟的顾虑同样现实。

这道“先有鸡还是先有蛋”的信任难题,让白纸黑字的协议无法落实。曾经亲密的关系,如今只剩下相互猜忌与防备。

在双方律师的建议下,他们找到了市公证处。提存公证——这个对许多人陌生的法律工具,成了破解僵局的唯一钥匙。

公证处当天便受理了此案。

第二天,邓某竹放心地将十二万元现金打入了公证处的专用提存账户。对她而言,这不仅是履行协议,更是将风险和责任正式移交给了法律。

而当胡某伟收到公证处发出的“款项已到位”的正式通知时,他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。法律的承诺给了他保障,他依约在三天内主动搬离了房屋。

最终,根据双方签订的《提存协议》,公证处将这笔钱安全地转入了胡某伟的账户。一场因信任缺失而濒临失控的纠纷,在法律的精密调度下,就此尘埃落定。

“法律不仅是冰冷的条文,更可以是一种温暖的智慧。”公证员说,“在信任无法触及之处,我们为人心搭建一座可以通行的桥。”

股东大会的“定盘星”

一次,某建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代理人伍先生匆匆来到市公证处,递上一项时间紧迫的申请:“两天后,我们公司就要召开股东大会,议题涉及章程修改和股权转让,事关未来发展格局。”他语气郑重,“我们恳请公证处全程监督。”

这份沉甸甸的托付,是对程序公正的期盼,更是对公证公信力的信赖。市公证处迅速响应,当天便组建专业团队,投入到紧张有序的会前准备中。

开会那天,公证团队提前抵达会场。会议尚未开始,他们已进入工作状态:逐一核对股东身份,严谨审查召集人资格与会议通知程序,为大会筑牢程序的“第一道防线”。

会议过程中,公证人员化身为公正的“定盘星”,始终保持着客观中立的姿态。他们依据法律法规与公司章程,细致审视每一项议题的合规性,用笔尖和镜头忠实定格每个关键瞬间,对表决过程实施无缝监督。他们的存在,让程序正义清晰可见。

基于现场严谨翔实的记录,一份承载着法律效力的公证书正式出炉。

公证团队展现出的专业精神与高度责任心,赢得了全体股东的一致好评。伍先生由衷赞叹:“以往办理变更,所有股东必须集体奔波于有关部门,流程复杂、耗时费力。如今,这份公证书成了我们的‘通行证’,大幅简化了后续环节,真正为我们企业破解了难题!”

八旬老人的“急难事”

前不久,市公证处来了一位神情焦急的女士——郑某燕。她语气迫切地说:“能不能帮帮忙?我奶奶年纪大了,腿脚实在不便,没法亲自来现场办手续。可时间太紧了,下周一我就得去相关部门办理公司股权变更……”话音未落,忧虑已写满脸庞。

原来,郑某燕的奶奶已84岁高龄,行动困难,无法到场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公证员们二话不说,主动放弃午休,当即决定上门服务!

当天下午,他们就驱车赶往永兴,来到了老人的家中。简陋的客厅成了临时办公室,公证人员耐心细致地引导老人完成每一步程序,确保她完全理解并自愿签署每一份文件。

手续办妥后,郑某燕又面露难色:“能不能……尽快出证?”

此时正值业务旺季,公证处人手紧张、案卷堆积。但“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”不是一句空话。公证员小熊主动加班,挑灯夜战,仅用一天时间,就将公证书交到了郑某燕手中。

“多亏了你们!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。”郑某燕连声道谢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
尽管调查核实的过程充满不易,但看着当事人如释重负的笑容,一切辛劳都值得。“有时候,我们的一点额外付出,可能改变的是一个家庭的命运,或者一个企业的未来。”公证处小李主任说。

一次次的上门服务,一个个风雨晨昏,一份份的加急文书,多年来,市公证处就是这样守护着每一份信任和嘱托。

一审:梁斌
二审:杨明涛
三审:何孝国

责编:谢娟娟

来源:耒阳市融媒体中心

要闻
综合
专题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